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山地车的博客

把前期想要而没拍出来的效果调整出来——后期处理的最高境界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新中国同龄,福祸紧相连。本人平庸,淡泊无求,衣食无忧,闲暇乐达,读书上网感悟真情,坦诚交友笑度余生。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  

2010-10-28 21:31:26|  分类: 游记7(宽甸)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 

石瀑,花脖山一奇景。穿越石瀑,令人振奋的事。

 

“千余亩的‘石湖’一望无际,险峻异常,是第四纪火山运动将海底席卷云天而形成。这些巨石小则如牛,大则如屋,上嵌卵石、贝壳无数,从石缝中崩出来的苍松古木、婉蜒老藤,历经沧桑,千姿百态,有的迎风傲骨,有的爬地而生,给人以强大的生命感召力。”

 ------景点的介绍、导游词,去宽甸之前,我已经从网上下载,并打印出来,读过几遍了。

  

石瀑,当地人叫“淌石流”,文人们形象地叫它石瀑。关于石瀑,有人细分三种叫法,面积大的叫“石海”,平缓的叫“石湖”,陡峭的叫“石瀑”。个人认为,叫“石瀑”较妥,一个整体相连,且都在一个有坡度的山坡上。

  

大约在海拔900多米的高度,就看见了石瀑,开始还不觉得它怎么雄伟,可越往上走,就觉得它太令人震撼了。文人们用“涌挤叠摞,浩瀚壮观”来形容它,一点也过分。

往上的路,一直到山顶,几乎都在石瀑中穿行。据资料说,石瀑其它地方也有,但花脖山的石瀑是辽东面积最大、海拔最高、最完整的。面积达500万平方米。

 

“浩瀚壮观”,只有比较,才能显现示出来。正好,莲的姑娘和老捷达,在穿越石瀑中,始终走在我的前头。我拍摄的石瀑,总想办法把他们纳入我的镜头。用人的“渺小”突出石瀑的“浩瀚”。

 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636

  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641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643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645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9653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654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655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658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660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662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9669 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673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    9676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679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683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684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686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697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702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704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705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

 

 

花脖山由石瀑得名。石瀑花花达达,远处眺望,像梅花鹿的颈脖。花脖山主峰的远望效果,我没在找到位置拍摄。但,在花脖山主峰,我却拍到了二花脖和它佩戴项链的“容颜”。二者有些雷同。就其“容颜”,毫无疑问,大花脖肯定胜过二花脖。

 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 9797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798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9784

    

 

在花脖山主峰拍云彩,突然想起,若石瀑,以此时的“蓝天白云”作为远景拍摄,会更加具有魅力。

  

“你给你姑娘打个电话,告诉她,我下到石瀑处等他们。” 老捷达联通手机,信号不好,打不通,我只好给山下的莲打电话。

我背起摄影包,提着三个人饭包,往石瀑走。想在石瀑东南方,找个角度,把石瀑和山顶上的蓝天白云一并收入镜头。

石瀑太大,穿越挺费时。我急得,真想三步并作两步,或跑步。可石头垒的道,崎岖不平,只好小心谨慎慢行。

 

朝身后望去,莲的姑娘、老捷达,跟过来了。原来,他们在去二花脖路上,打了“退堂鼓”。他们算计了一下,从大花脖下到沟底,再登山二花脖,之后再返回大花脖,至少一个半点,何况,“饭兜子”扔在大花脖,要饿肚子。他们从原道返到主峰,下山来了。老捷达想法与我不谋而合。他也想赶到石瀑,拍以蓝天白云为远景的石瀑。

 

我们先后在石瀑东南角,找到了拍摄位置。我拍了一张,石瀑和天空巨大的反差如何设置,没琢磨出解决的道道来。老捷达连一张都没来得及拍。从天空南面,一大团黑黝乌云压了过来。

 

 

(原创)石瀑(宽甸行15)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

 

“吃饭,等着吧!等这块乌云过去,再拍吧!”

饭,吃完了。可头顶的乌云,却越积越多,越压越低,天色暗下来,下起了雨。真懊丧!我们只好下山了。

   

 “天又晴了,我们再回到石瀑,接着拍吧!” 老捷达打趣的说。走了一段路,快到山门(入口处)了,山上那一大团的的乌云过去了,太阳又出来了。

“好哇!我们回去!”我笑着迎合道。

没人回去,继续往山下走。

  

来到山门(入口处)。莲说,山下连一滴雨点都没落。我给留在山下的王春莲和她的孙子拍照。这些照片,洗出来之前,我要拜老捷达为师,学用软件加上边框,美化,以表达我对他们真诚的谢意。

  

  

 

写于2010-10-28

《游记(38年后重返宽甸)》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89)| 评论(23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