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山地车的博客

把前期想要而没拍出来的效果调整出来——后期处理的最高境界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新中国同龄,福祸紧相连。本人平庸,淡泊无求,衣食无忧,闲暇乐达,读书上网感悟真情,坦诚交友笑度余生。

(转载)东尖山的记忆  

2010-05-26 22:06:38|  分类: 美文转载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文:M  /   照片:山地车

 

 

 

(转载)东尖山的记忆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东尖山俯瞰图1(拼图,西、北、东)

 

 初冬,我们几个老同学攀登东尖山。东尖山坐落在黑石礁海岸北畔,旅顺北路的南侧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

(转载)东尖山的记忆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东尖山俯瞰图2(拼图,西和西北)

 

 

这条山路可是原生态的。”H边说边在前面带路,我们紧随其后,沿着一条羊肠小道盘旋而上。东尖山比二尖山高了许多,也陡了许多。踩成的泥道上杂躺着许多枯枝败叶,登起山来特别费劲,不到半山,五人便气喘吁吁。走在前面的HL解开了衣襟,后面的S每攀一下都要扶一下腰,再后面的我更是狼狈,用手把着树枝或抓着山石,手脚并用,算是名副其实的爬山了。最后的Y则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:慢点,歇会吧!就这样,我们三鼓作气,终于登上了山顶。

    

 

(转载)东尖山的记忆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东尖山俯瞰图3(拼图,北)

 

 

站在东尖山巅极目远眺,海岛、海船、海礁、海浪尽收眼底。海天相连、山海相连的辽阔大观令人心旷神怡。

 

  

(转载)东尖山的记忆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东尖山俯瞰图4(拼图,东和东北)

 
 

 看,这是片松,这是马尾松,这是雪松……我们徜徉在山林间,Y一棵一棵地报着树名,他的如数家珍让我感到有点特别。

 你们知道这些树是谁栽的吗?

Y的一句问话,顿叫我们恍然大悟,这些树我们栽的。当年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植树造林,如今面对由不足尺长的小苗长成挺拔的大树,怎能不感到亲切万分。

 

  

(转载)东尖山的记忆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东尖山俯瞰图5(西)

 

 

植树什么活最累?

 不是刨树坑,而是从山下往山上端水浇树。

那时栽树浇的水,是我们一盆一盆从从山下端到山上。刚才我们空手登山都显得疲惫不堪,何况端着水盆?当年我们就是硬端着水盆,提着水桶,从东尖山底攀缘而上,一棵一棵地浇灌着小小的松树苗。这些松树苗也是我们用镐刨、用锨挖,打出一尺见方的土坑,把它们一棵一棵栽到树坑里。我们初三四班在班主任和班干部的带领下,是大连市三好班级,植树造林也成绩卓然。第二年春天,学校在大会上表扬我们,说站在东尖山一眼望去,我校造林区一片葱绿的山坡,正是初三四班的责任区,树的成活率达90%以上。

 

 

(转载)东尖山的记忆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东尖山俯瞰图6(西北)

 

 

“这些树长高了。”……

 可不,都40多年了。

 我们双手把着松树轻轻地摇曳着,一棵又一课,像是亲吻,像是拥抱。我们还记得这片我们用年少的汗水浇灌的松林,却不知它们是否还认得我们,当年的莘莘学子如今已是皱颜华发。树长高了,我们变老了,”H叹息着但又朗朗地说:我不伤感,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。

 

 

(转载)东尖山的记忆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东尖山俯瞰图7(东北)

 

 

是啊,我们和小树,就像我们和儿女。苍松翠柏是山的生命之歌,子孙后代是我们不老的生命乐章。尽管斗转星移,我却坚信东尖山不会忘记我们,你看,那松树干上清晰的年轮就是脉脉不语的东尖山深深的记忆。

 

  

(转载)东尖山的记忆 - 山地车 - 山地车的博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东尖山俯瞰图8(东)

 

 

 

 

 

附后记:

《东尖山的记忆》的作者M,是我中学的一个老同学。她的这篇散文,通过邮件发给了我和其他一些同学阅读。

今天,我登上东尖山拍俯瞰照片。初冬时节那次几个老同学爬这座山情景,记忆犹新,历历在目。征得M同意,将她的散文《东尖山的记忆》转载在我的博客里。同时,将自己习作照片插在文中。

拍这个区域俯瞰全景照片,我的一个心愿。这个区域,在城区的西南。这里,我度过了少年时代美好学习生活。它是我晚年日常生活,包括摄影、游泳等活动的主要场所。 照片不够清晰,拼接痕迹仍未消除。

 

写于2010-05-25

《美文转载》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88)| 评论(26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